暑期社会实践丨小外“筑梦阜平”实践队奋楫扬帆再出发

红色圣地,阜平记忆。在河北工业大学百廿校庆之计,外国语学院“筑梦阜平实践服务队”于7月9日-7月15日再次前往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后庄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温革命历史,赓续红色文化,追忆学校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与后庄村村民共奋斗的历程,汲取精神力量为乡村振兴砥砺奋进,开启小外第11年的阜平实践之旅。实践队员受到后庄村李海辉书记等村“两委”班子的热情接待,并给予了本次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后勤保障。



一、支教夏令营“加油站”,拓展课程乐翻天

        为丰富支教课程,小外实践队本次开设了集传统文化、外语学习、红色历史、综合素养、安全知识等在内的素质拓展课程,给孩子们的多彩假期加油!

  传统文化体验课堂,感知文化魅力为加深小朋友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梦阜平实践队开设了保定皮影戏、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课。通过知识讲解、手工制作体验,小朋友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影上,一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呈现眼前,小朋友们纷纷表示“皮影戏真是太有意思了”“她做的剪纸好漂亮,剪纸好神奇”.....灯火皮影映照中国之影,小小巧手剪出斑斓画卷,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


         

红色文化感知课堂,厚植红色情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指示精神,丰富同学们的精神文化世界,筑梦阜平实践队为后庄村的小朋友们开设了红色文化感知课程,晋察冀历史课题、《红星照耀中国》经典书籍分享,《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红色诗歌朗诵会,《歌唱祖国》红色音乐课、《金色的鱼钩》红色话剧演出......朗朗书声吟出复兴之梦,歌红色旋律唱响最强中国音。多种红色文化感知活动让红色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更深刻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室里唱响“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的美好祝愿。


         


外语文化翻转课堂,乐享外语魅力为激发小朋友的外语学习兴趣,实践队结合“外语文化节”特色活动,将外语配音、外语歌曲、莎士比亚戏剧、外语节文化体验活动引入支教课堂。在实践队员的指导帮助下,小朋友们完成“趣配音”“白雪公主”话剧作品,由最初的抵触情绪、不敢开口到顺利完成一段配音作品、甚至想再完成一段,......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英语途径,激发了他们练好英语口语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素质提升多彩课堂,丰富知识体系为提升小朋友的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实践队员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大比拼,为小朋友进行垃圾知识分类讲解,引导儿童正确分类投放垃圾,提高环保意识。

 “神奇的纸杯”科学实验小课堂,通过对“纸杯挑战”、“纸杯投影仪”、“声音的传播”三个有关压力、光线和声音的小实验的操作步骤的演示、实验原理的详细讲解和亲自体验,向小朋友们展示科学的魔力,激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知识深入探索的乐趣。

         

二、乡村振兴脉搏“体验馆”,奋楫扬帆新征程

        挖掘乡村振兴内涵,促进文化振兴阜平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了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受教育、做贡献,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村干部亲自带领实践队员集体参观了“领袖泉”、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旧址、防空洞和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循着当年伟人的足迹的寻访让队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晋察冀边区精神,实现与历史的“对话”和“交流”,做到思想和灵魂的碰撞。实践队员拍摄形成了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旧址微党课,在小外视频号和城南庄抖音公众号对这段鲜有人知的历史进行了宣传推广,为地方红色旅游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为弘扬枣酒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筑梦阜平实践队成员前往阜平枣酒酿制作坊进行参观学习,种植、采摘、炒制、加酒曲酿造......不仅学到了枣酒相关知识,还体会到了枣酒之所以能够百年来传承发展,离不开人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及对诚信的坚持。队员们将枣酒制作流程拍摄成了短视频进行宣传推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枣酒文化继续传承,成为河北人都离不开的文化记忆。



          夯实香菇致富路,促进产业振兴。在村长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香菇大棚,对阜平特色香菇种植业进行深入调研,并围绕香菇蕴含的乡村发展新动能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特色产业品牌挖掘、新媒体传播、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等角度的互联网形势下“红色+农业”旅游业大格局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提交村镇相关部门,深入探究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三、岁月轮转“时光机”,校村情深日久绵长

        2013年,河北工业大学驻村工作组来到后庄村,深入调查村情民情、坚持住村在岗,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同年7月,外国语学院教师支教团为阜平县教师进行了英语师资培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学习夏令营、文化墙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开启了河北工业大学与后庄村的故事。

        在河北工业大学百廿校庆之,为深入了解后庄村的乡村振兴成果,感悟河工人服务河北的精神内核,外国语学院实践队对后庄村村干部和村民进行采访。老支书李殿祥说:“河北工业大学的帮扶工作对后庄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非常感谢工大路的修建,这对我们农产品外销提供了极大方便。十七华里、三百多万,蕴含的是河北工业大学师生对后庄村深深的挂念。”今年参加高考的后庄村学生说,“从三年级到现在,每年都来听哥哥姐姐们的支教课,要报志愿了,哪个大学离河工大更近一点?”老书记和村民们一遍又一遍的感谢、当地孩子们每年的翘首以待、后庄村的日渐富裕,是送给学校120周年校庆最好的礼物。十一年如一日,校村情深日久绵长。

  “山里孩子的梦想是走出去,我们的梦想是再回来。”实践队员们看似是选择了“自讨苦吃”,实则是肩负起了祖国、时代交付给新青年的历史重任。面向未来,小外实践队员们将持续开展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